材料强则制造强,以特种玻璃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之一。我国近些年在特种玻璃上发力自主创新,江苏一家企业攻克民用航空玻璃原片生产难题,成为全球继美国PPG、法国圣戈班之后的第三家供货商;安徽蚌埠一家企业形成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打破国外垄断,从源头上保障了中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安全。
在江苏常熟的一家玻璃生产企业,一种新型玻璃的性能测试惊为天人。一颗重227克的实心金属球,从2.5米的高度自由下落,下方厚度仅有8毫米的玻璃完好无损。
这块玻璃是航空玻璃原片,还没有经过钢化处理,却经受住了钢化玻璃的撞击强度,而同样厚度的玻璃经过钢化后,其强度能够增加3至5倍。
【资料图】
安徽蚌埠一家企业制造的超薄柔性玻璃,每一片30微米,薄如蝉翼,厚度不足头发丝的一半,100张超薄柔性玻璃和30张80克的A4纸的厚度一样。
这款中国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在2018年着手研发的新型产品,不但轻薄,而且柔软。卷成一个卷筒,可以轻松穿过戒指。
柔性玻璃是指厚度小于等于0.1mm的超薄玻璃,不仅可以弯曲,又兼具玻璃的耐高温、高硬度、透过率高、气密性高和平整度好以及在氧化和光照环境下稳定的机械和化学性能。
然而,长期以来,超薄柔性玻璃工艺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公司掌握,造成我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长期受制于人,产品价格常年居高不下,应用场景突破有限,影响着我国信息显示产业的发展和安全稳定。
为了解决高端信息显示原材料“卡脖子”的难题,在2019年,中国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响应国家光电显示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彭寿院士的带领下,启动自主研发全流程国产超薄柔性玻璃项目。
生产超薄柔性玻璃需要在原本就已经足够轻薄的高铝硅玻璃原片的基础上进行减薄处理。基于玻璃的物理性质,在变薄的过程中,玻璃的透明度和柔韧度会提高,但是玻璃会更加易碎。因此,提升超薄柔性玻璃的强度,成了研发团队最为关注的指标。
如今,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已经拥有小弯曲半径和高强度等优良特性,在耐疲劳度测试中也表现优异。50万次180度的弯折,相当于一款折叠屏手机平均每天开合200次,连续使用6.85年,而我国手机平均更换的周期仅为2.2年。
这款既柔软又坚韧的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在2020年8月成功生产下线,各项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这家企业也形成了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打破国外垄断,从源头上保障了中国信息显示产业链安全。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